居住在深山、偏远地方农村可以易地搬迁
作者:梧州日报 日期:2017-06-28 阅:6876
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对象是居住在深山、偏远地方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扶贫搬迁户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按规定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畜牧补贴、农机补贴、生态补偿等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鼓励搬迁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
    (    原标题 “挪穷窝”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市发改委通报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解读相关政策 )

6月27日上午,市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梧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科普时间: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从而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一项举措。

  会议指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建设搬迁安置住房及附属设施5.5万平方米、移民安置地区人饮工程8处,铺设供水管道4.4公里,修建水利渠道10.9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36.65公里,新建沼气56处,变压器建设7台,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另外,在脱贫致富步伐、公共服务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干部群众感情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提高、转变与密切。

  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正全解答了大家对《实施方案》的几个疑问。

  问题一,易地扶贫“搬迁谁”?

  吴正全: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对象是居住在深山、偏远地方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经过精准识别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

  “十三五”期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区域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4个县市。

  问题二,易地扶贫“怎么搬”?

  吴正全:以县城为龙头,带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根据搬迁户意愿和选择实施梯度安置,采取进县城园区、进产业园区、进景区集中安置,乡镇所在地安置,中心村安置(包括敬老院、养老院)。以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为主,按不同对象实施分类搬迁,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安置方式相结合的搬迁方式。

  问题三,搬迁安置点“怎么建”?

  吴正全:围绕到2020年前,规划对19252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536人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一)住房建设:全市建设标准住房5200套、安置总人数20788人,46.80万平方米,其中规划县城建设住房776套、重点乡镇建设住房369套、产业园区建设住房62套、中心村及其它安置住房2025套、分散安置住房1968套。

  (二)配套基础设施:全市建设安置区道路43.80 公里、铺设饮水管网96.40公里、供配电网41.70公里、其他附属设施20.18 万平方米。

  (三)公共服务设施:全市建设学校及幼儿园0.4万平方米、卫生室0.02万平方米、其他村级服务设施0.51 万平方米。

  (四)迁出区生态恢复: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资源补偿方法和模式,让移民搬迁农户得到必要的生态、资源补偿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增强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问题四:我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后有什么产业扶持政策?

  吴正全:

  1.引导和扶持移民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重点特色村镇,大力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重点发展规模化种养业。着力发展生态种植、高效养殖、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推进安置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

  2.增加移民的资产性收益。

  对有土地安置的搬迁移民,支持其个人或集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流转或折股量化到户,就地发展产业或物业经济。移民搬迁安置后,探索实行将国家和自治区、市、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后直接补助给龙头企业、经济能人、合作社,搬迁移民按股分红的产业扶持新模式。

  3.鼓励搬迁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

  扶贫搬迁户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按规定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畜牧补贴、农机补贴、生态补偿等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对吸纳扶贫搬迁人口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和旅游项目,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和补助。

  整理:王子雪
网友评论(7)条

文明评论 禁止谩骂 人身攻击 不能主观臆想造谣 遵守国家法律

匿名评论 可以输入255

返回顶部